气温飙破30℃,驯鹿热到快晕倒!中国船东却破解了北极新航道的“财富密码”
来源:微信公众号 | 作者:seawaymaritime | 发布时间: 2025-08-09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Seaway海事新闻获悉,随着北极夏季航行季节的全面展开,中国航运企业正加速拓展北极航线,力图借助这一通往欧洲市场的“新捷径”提升效率与竞争力。继2023年首次开启相关航线后,新新海运(Newnew Shipping)成为本季最为活跃的运营商之一,目前已有两艘集装箱船穿越俄罗斯“北方航道”(Northern Sea Route),另有至少三艘船舶已获得通行许可。


图片


新新极地熊号(Newnew Polar Bear)于7月16日从上海出发,短暂停靠俄罗斯远东的纳霍德卡湾后驶向北极,预计8月15日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这也是该船自2023年“波罗的海连接器事件”后首次重返北极和欧洲水域。据了解,当年该船曾在波罗的海因拖锚引发水底电缆受损事件,其船长目前仍在中国接受相关审理。


图片
新新航运7月份船期表


此外,新新星号(Newnew Star,3534TEU)于7月20日自天津启程,前往圣彼得堡,预计航程约4周,相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路线节省10至15天时间。另一艘由福建汇海航运有限公司运营的汇达9号(2500TEU),则在7月20日从圣彼得堡起航驶往山东日照,成为今年又一家尝试“北方航道”运输的新晋中国企业。


图片


据Seaway了解,7月份在连云港举行的2025 年北极航线连云港首航仪式上,“北极航线是俄罗斯国家运输动脉,2024年货运量创下3790万吨新纪录,其中过境运输量达310万吨,预计到2030年,货物运输总量有望突破1亿万吨!”俄方代表在致辞中强调。随着中俄合资公司成立及高冰级船舶建造计划启动,北极航线将成为亚欧贸易的关键补充通道。


图片


新新运航运公司董事长樊昱忻在合作推介会上表示,“北极航线航程较传统航线航程缩短43%,减少绕航,丰富我国国际航运通道,增强我国国际航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航线联动俄罗斯北极资源区(占全球待勘探天然气30%、石油13%等),将带动能源开发、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等产业协同发展。中俄将依托合资公司整合的资源,加速高冰级船舶建造,让航线运营更专业、更高效!将深化与连云港港的协同合作,完善物流网络,让“出海口”与“目的地”无缝衔接;更将以航线为纽带,推动中俄在船舶制造、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让北极航线真正成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共赢通道。”

AIS数据显示,已有超过十艘中国籍集装箱船获批通过北极航线,其中包括新新熊猫1号、新新天鑫2号、新新海鑫1号和伊斯坦布尔桥号(前名“飞鱼1号”)等。值得一提的是,飞鱼1号在2023年成为第一艘成功穿越北极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在众多活跃于极地航运领域的中国航运公司中,一家新兴企业正悄然崛起。SEA LEGEND SHIPPING PTE. LTD.(简称“海杰航运”)于2022年初在新加坡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专注于远东与新兴市场间的集装箱贸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2023年11月,海杰航运大胆进军红海航线市场,不料数周后红海危机爆发,大型班轮公司纷纷暂停红海直航服务。在充分评估风险后,海杰航运决定坚持继续提供红海直航航线服务,展现出其灵活应变与逆势布局的独特胆识。

如今,海杰航运计划在2025年9月开启一条新的北极季节性航线,连接中国青岛、上海、宁波与欧洲的菲利克斯托、鹿特丹、汉堡和格但斯克等港口,单程仅需18天。这将成为全球首条同时串联中欧多港的北极定期航线,所采用的船舶涵盖低冰级和常规集装箱船型,预计将极大提升该航线的可行性与服务灵活度。


图片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北极生态与航行格局。2025年夏季,欧洲北部地区经历“史无前例”的高温。芬兰北极圈内连日气温突破30℃,挪威与瑞典北部也连续多日刷新高温记录。气候学家指出,这种现象是自1961年以来最长的一次极端热浪,比以往纪录高出50%。拉普兰地区甚至出现了溜冰场向公众开放避暑、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的情景,驯鹿牧民更警告高温已威胁驯鹿存活

极端气候事件加速了全球对北极航道通行能力的关注与争议。一方面,缩短航程、节省油耗对航运公司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对环境保护、航行安全和地缘政治提出更多挑战。未来,“北方航道”是否能真正发展为全年开放的国际海运新通道,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