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界网消息,近期多国政府颁布相关计划,大力推进本国航运业振兴计划。
印度:造船拆船“两手抓”
近日,印度港口、航运和水路事务国务部长 Shantanu Thakur 表示,印度将力争到2030年实现全球造船市场5%的份额,并建设10个世界级船厂。
Shantanu Thakur 表示,印度的目标不仅在于参与竞争,更要在绿色造船领域扮演引领者角色,推动绿色增长、蓝色经济和“自力更生印度”战略。
按照规划,印度将通过在自动化、数字孪生技术和绿色造船创新方面的投资,推动船厂现代化,力求在2030年前取得全球市场5%的份额,同时还将依托公私合营模式与国际合作,引入先进经验。
此外,印度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建立国家集装箱班轮公司,并力争到2035年实现集装箱船50%的国产化生产,减少对外资班轮的依赖,进一步提升印度本土船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资金支持方面,印度设立了海事发展基金,为船厂升级改造、绿色造船研发和公私合作项目提供专项融资。同时,电力推进系统、碳捕集技术及造船自动化等领域的创新正在加速涌现,初创企业和行业先锋正为产业注入活力。
在绿色航运方面,印度承诺到2047年,至少30%的船队将使用 LNG、甲醇、氢能等清洁燃料。绿色航运走廊和内河绿色船舶也将成为未来布局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正敲定一项总额达4000亿卢比(约合5亿美元)的激励方案,目标直指孟加拉国在全球拆船市场中46%的主导份额。据悉,该方案预计在9月底前批准该计划,于2026年启动,有效期为10年。
根据计划,若船东将船舶送往印度船厂进行拆解,可获得价值相当于船舶废钢价值40%的信用票据。这些票据可在3年内用于购买印度本土建造的新船,也可批量交易或出售。这一灵活的金融工具旨在吸引全球船舶出售方。
英国:斥资11亿英镑打造绿色航运能源超级大国
伦敦航运周期间,英国政府官宣重磅计划,将投入4.48亿英镑用于降低航运领域排放量,此举旨在巩固英国清洁能源超级大国的地位,同时为沿海社区破除发展壁垒、创造机遇。
与此同时,英国私营部门也公布了7亿英镑投资计划,将为英国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就业岗位创造注入强劲动力。
早在今年3月,英国海事部发布了《海洋脱碳战略》,该战略明确指出“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到2040年减少80%,到2050年降至零”的脱碳目标,并提出将英国打造成为绿色能源超级大国的宏伟目标。此次资金投入是英国政府《海洋脱碳战略》的重要落地举措之一,资金共分为两大部分,其中7亿英镑私人投资流向英国主要港口及产业方,4.48亿英镑公共资金专攻航运脱碳。
英国航运减排办公室(UK SHORE)作为脱碳技术核心发力点,曾在Cammell Laird船厂零排放岸电系统项目、Aqua Superpower公司充电网络项目及Smart Green Shipping公司的FastRig翼帆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为200多个项目注资2.4亿英镑,此次追加资金后,将重点针对电动推进、氢、氨、甲醇等清洁技术研发项目开展资助。
英国主要港口及产业方面,皮尔港口集团(Peel Ports)计划为其旗下利物浦港、亨特斯顿港及大雅茅斯港投入3亿英镑,未来5年内再投资10亿英镑,目前已有多个项目正在推进中,包括新建港口配套仓库、钢铁及金属加工设施,以及对重点港口的重大升级改造;NatPower Marine公司计划与皮尔港口集团合作,打造首条连接爱尔兰与英国的绿色航运走廊,并将为岸电系统建设投入2.5亿英镑。
从清洁技术攻坚到港口基建升级,再到跨产业协同发力,英国正以“真金白银”的投入,试图在全球海事脱碳领域率先破局。这不仅助力英国在全球绿色航运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更为其巩固“全球绿色航运枢纽”地位、打造绿色航运能源超级大国注入核心竞争力。
澳大利亚:投资570亿建设造船基地
近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投入120亿澳元(约合80亿美元)在西澳大利亚州建设国防造船基地,旨在为澳英美联盟(AUKUS)安全协议框架下的核潜艇交付提供支持。
对此,澳大利亚国防部长Richard Marles表示:“该造船基地对澳大利亚造船和维修行业至关重要,将为西澳大利亚州乃至全国的持续性海军造船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助力澳大利亚推进核动力潜艇项目。”
减两斤,新基地将为澳大利亚陆军建造登陆艇,为海军建造通用护卫舰,可以为当地提供约10000个工作岗位。
根据路透社消息,在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澳英美联盟核潜艇合作协议框架下,美国将向澳大利亚交付数艘“弗吉尼亚” 级核动力潜艇;英国与澳大利亚还将联合建造新型“AUKUS”级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