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界网消息,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150,以下简称“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989,以下简称“中国重工”)整合历时一年如今迎来正式收官。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正式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造船企业。
9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公告明确,中国重工换股股东取得的中国船舶股票应当为整数,如其所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数量乘以换股比例后的数额不是整数,则按照其小数点后尾数大小排序,向每一位股东依次发放一股,直至实际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如遇尾数相同者多于剩余股数时则采取计算机系统随机发放的方式,直至实际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
根据中国船舶9月3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换股实施股权登记日确定为2025年9月4日。在登记日收市后,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国重工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将按照1:0.1339的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股票,即每持有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公告明确,中国重工的A股股票将于2025年9月5日正式终止上市。此后,原中国重工股东的股票账户中将不再显示其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相应市值也会暂时从账户总市值中隐去。待换股操作完成及新增股份上市手续办理完毕后,股东账户中将自动显示为换得的中国船舶股票,其对应市值也将恢复体现。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均由存续方中国船舶承继和承接。中国船舶因此次合并所增发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流通。
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重工A股股票将于2025年9月5日终止上市,中国重工换股股东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将按照换股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
根据公告,中国船舶拟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本次交易已于 2025年7月18日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批复》。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重工已于2025年8月14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股票主动终止上市的申请,并于2025年8月18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主动终止上市申请的通知》。
8月29日,中国重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对中国重工A股股票予以终止上市,中国重工A股股票将于2025年9月5日终止上市。因属于主动终止上市情形,中国重工A股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根据公告,2025年9月5日中国重工A股股票终止上市后,中国重工A股股东的股票账户中即不再显示中国重工A股股票,相对应的股票市值将无法在投资者账户总市值中体现,直至中国重工A股股票转换为中国船舶 A 股股票并完成新增A股股份上市的相关手续后,中国重工原A股股东的股票账户中将自新增股份上市日起显示中国船舶A股股票,相对应的股票市值将会在投资者账户总市值中体现。
中国重工换股股东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将按照公司于2025年7月19日发布的《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确定的换股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为本
中国重工换股股东取得的中国船舶股票应当为整数,如其所持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
有的中国重工股票数量乘以换股比例后的数额不是整数,则按照其小数点后尾数大小排序,向每一位股东依次发放一股,直至实际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如遇尾数相同者多于剩余股数时则采取计算机系统随机发放的方式,直至实际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
据了解,去年9月,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共同发布重组交易预案,金额高达1151.50亿元。本次重组交易是截至目前A股资本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重组项目,也是截至目前全球船舶行业交易金额最大的企业合并案例。合并完成后,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年收入规模突破1300亿元,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均为中国船舶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其中,中国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领域,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军、民)、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主要产品为军用舰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液化气船、大型邮轮、军辅船、特种舰船、海工辅助船及其他机电设备等。业务主体为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四家子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中国重工主要从事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主要产品包括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科考装备和海洋开发装备等。旗下拥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造船企业。
就财务数据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中国船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25亿元,同比增长11.96%,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86.69亿元,同比增长12.26%;利润总额35.18亿元,同比增长129.5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9.46 亿元,同比增长108.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91亿元,同比增长141.23%。中国重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6.21亿元,同比增长47.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5亿元,同比增长227.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231.91%。
就接单情况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59艘/543.98万载重吨/489.05亿元,修船业务承接130艘/11.17亿元,海工装备承接2艘/41万载重吨/29.56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15.69亿元。新接船舶订单中,中高端船舶占比超过90%,绿色船舶占比超过50%。中国重工新接及生效民船订单共47艘838.26万载重吨163.67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28.18%,新接订单排期至2029年。新接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达35.19%,主建船型占比、批量订单占比双超90%。
就手持订单而言,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修船订单74艘/7.66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36.99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 21.10 亿元。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较上年末增长15.3%。手持订单中,绿色船型、中高端船型占比持续提升。
本次交易实施后,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将消除两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进一步巩固与突出其主业。存续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化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重组后的中国船舶将通过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深度融合中国重工在舰船研发设计制造领域的业务优势,推动双方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的协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研发制造实力。
完成交易后,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上市造船企业”。根据双方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重组后的中国船舶总资产将突破4000亿元,年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其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及手持订单数量均领跑全球。
江苏瑞得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JIANGSU RETEC FLOW CONTROL CO.,LTD.
江苏省扬州市经开区钱湾路17号联东U谷18A幢二层
2/F, Building 18A, Liando U Valley, No.17 Qianwan Road, Yangzhou, China
TEL:+86 (0)514-8218 8040
RETEC FLOW CONTROL LIMITED
瑞特流體控制有限公司
Unit A7, 12/F, Astoria Building, 34 Ashley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HK
香港九龍尖沙咀亞士厘道34號天星大廈12樓A7室
TEL: +852 9742 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