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号是一艘全新的、具有颠覆性思路的高技术船舶,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实验室”。该船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10000海里,无限航区,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船籍港为连云港;采用全电力推进、双桨双舵、艏/艉双侧推、全航速减摇鳍以及DP 2级动力定位系统,具有适航性佳、机动性好和可靠性高的特点;配备先进且完备的深海装备海上试验与作业保障系统、水下声学系统、月池系统、升降鳍系统和多学科、多功能实验室;具备深海装备布放回收、运输储存,水面水下探测、通信与定位以及试验指挥调度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类深海装备海试验证、机动搭载与作业保障需求。
7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在江苏无锡命名交付。投入运营后,“未来”号将填补我国绿色智能设备系统专用中试平台的空白,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绿色智能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

“未来”号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二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第七〇四研究所、第七一一研究所、第七一二研究所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参与技术攻关和配套供货,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总装建造。
“未来”号是一艘全新的、具有颠覆性思路的高技术船舶,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实验室”。该船总长110.8米,满载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15节,定员80人,续航力10000海里,无限航区,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船籍港为连云港;采用全电力推进、双桨双舵、艏/艉双侧推、全航速减摇鳍以及DP 2级动力定位系统,具有适航性佳、机动性好和可靠性高的特点;配备先进且完备的深海装备海上试验与作业保障系统、水下声学系统、月池系统、升降鳍系统和多学科、多功能实验室;具备深海装备布放回收、运输储存,水面水下探测、通信与定位以及试验指挥调度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类深海装备海试验证、机动搭载与作业保障需求。
此外,该船全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可扩展性强,接口通用化程度高,可实现包括发电机组、配电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智能航行系统、导航雷达、操舵系统、泵组、阀件等便捷的加换装;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信息系统MarineNet和动态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全船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并实现船岸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能够充分考核各器件、设备和系统在实际海况、实船应用工况下的性能、功能、效能及可靠性,成功打通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未来”号交付后将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运营,主要用于执行绿色智能技术中试验证、深海装备水面支持保障和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服务等任务。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实海验证中试平台”的核心重大设施,“未来”号将加快提升船海装备实海中试验证能力,激活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成为船舶绿色智能技术迭代的加速器;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品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将重点支撑深海科技领域重大战略,助力深海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构筑我国船舶工业和深海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推动装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发展。
“未来”号历时6年研发设计建造。2019年11月启动论证,面向行业40余家单位开展需求调研,联合行业优势单位历时1年多不断深化论证。2020年12月相关国家级科研项目获批复立项,联合行业优势单位完成船型总体设计、模块化功能布局优化、动力冗余与组合推进系统集成、动态测试系统设计、多层级海上测试验证等关键技术攻关。2022年3月10日,方案设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2023年10月18日,在中船澄西正式开工建造。2024年5月10日,出坞下水,开展码头舾装调试。2025年6月6日,完成海上航行试验与科研试验,顺利返航。试航共32家参研参建单位148人参与,历时15天,航程2500海里,开展了54个大项、总计512个分项的试验,对船舶总体性能、动力电力系统、通信导航设备、智能信息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进行了考核验证,各项功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部分关键性能指标超过预期。